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微风徐徐,柳条摇曳,空气中氤氲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志愿者们正乘着公交去与孩子们会合,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犹如苍穹中的太阳,明媚但不夺目,耀眼却不失柔和!此时她们的心情随着公交车一起晃动,激动、忐忑、好奇……都在这美好的下午,伴着柔和的阳光,伴着花儿的清香,和着鸟儿的歌声慢慢的发酵……
一路的奔波,终于到达站点,迎接志愿者的是一个女孩的笑脸,阳光下的她,无疑是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诗经》中的句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中的女子大概也如她一般美丽动人吧……顺着清幽的小路,踏着斑驳的阳光,志愿者们来到了辅导小朋友们的服务点。

坚持用心负责的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孩子们在各自志愿者的提醒都很自觉地拿出作业认真的写起来。有位二年级的小朋友有点害羞,说话都温声细语的,一脸的娇羞态,许是担心打破了这安静的学习气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慢慢开朗了,和志愿者有说有笑的!志愿者们不禁反思,莫非是先前自己看起来太凶了?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特别调皮可爱。刚开始时不听话,爱捣乱,还会打搅其他小朋友做作业,活脱脱的一个“小皮猴”!但相处下来,发觉他其实很听话。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但第一印象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古有士别三日,另当刮目相待之说,今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之言,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这个可爱的小朋友用了短短的两小时让志愿者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同时也让志愿者们更深刻的明白了要以发展眼光看待人的道理。原来志愿者帮助别人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输出的过程,而更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古往今来,劳逸结合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让疲于题海的孩子得到思维上短暂的放松,还可以促进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感情。休息活动时间,那名五年级的皮孩子,爬到了双杠上,却不敢下来,还羞于向志愿者们求助,一双秋水玲珑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时不时望向我们的志愿者。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志愿者看到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伸出双手把他抱了下来。结果自是不言而喻了——小孩与志愿者成为了好朋友。其实,当我们以一个带有教师和朋友双重身份的角色与小朋友们交流,又何必害怕孩子不敞开心扉呢?活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志愿者们的行为也会对小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如杜甫诗中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要求志愿者们随时谨记以身作则的道理。
时光匆匆,它总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指间流走,抬头望去,彼时高挂的艳阳已换成此时的落日余晖,无声却有迹。一眨眼,又到了志愿者与孩子们道别的时候了,纵然有千般无奈、万般不舍,也挡不住时间匆匆的步伐。时间是无情的,他看不到我们的恋恋不舍;时间又是多情的,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下午,一段深刻且欢乐的回忆……他们伴着落日的余晖,许着下次不见不散的诺言,恋恋不舍的道别。夕阳的柔光把彼此的身影拉得昕长,昕长,身影的重叠、交织像是诉说着不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正如每次帮教活动,不单单是知识输出的过程,更是实践出真知的机会,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成长进步。
愿日子灿烂如今,也愿每个人成为照亮他人和自己的太阳!